目前全球各国都对智能制造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德国提出用工业4.0来塑造德国制造业的未来,该体系也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随着自动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代表,逐渐成为工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针对机器人行业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正在鼓励突破核心技术,促进自主创新,加快国产化进程,为我国机器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2021年12月4日 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举办期间,BEYOND联合微软加速器举办了机器人论坛。论坛邀请到优艾智合创始人兼CEO张朝辉,杭州申昊科技副总经理熊俊杰,一造科技CEO韩力,针对工业型机器人相关话题进行更深入的圆桌探讨。

张朝晖首先介绍自己以前在西安交大主要是研究移动机器人的定位和导航,所以他出来创业的时候更关注工业移动机器人,过去都是通过磁条导航或者二维码导航的方式去做移动机器人,他看到未来整个智能制造的发展过程中,离散制造将会逐渐的变成一个主流,例如手机、iPad、耳机迭代速度比较快,变成了一个功能岛和功能岛之间的连接,功能岛之间的连接是一种离散的状况,磁条导航的方式不能适配快速变化的产线,所以就想要用激光导航这种真正的无轨的方式来帮助产线之间连接。事实上也看到了一些效果,也看到可以用技术的方式来解决原来离散制造转型的问题。

韩力介绍自己是从事建筑业机器人行业,建筑业和其他工业品有很大的区别。在技术拓展之余,还有艺术方面的要求。“我们走出会场可以看到,每一栋房子都是不一样的,他采用的工艺,采用的材料,难点都是有区别的。这个是整个行业和别的品类的非常大的区别点。”一造科技把先进的3D打印的技术,机器人辅助加工的技术引入到建筑行业里面,拓展整个行业的可能性。人不可能最后变成是一个均制的个体,而是一个更多样性的个体。这样多样性的创造其实不能由机器去泯灭,而是应该由机器去激发。

熊俊杰表示,根据不同场景的不同要求,要让不同的机器人去适应这些诉求。“我们的机器人在变电站室外巡检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经常会丢定位,因为植被环境不一样了,冬天建的图,春天来了草树长起来了,依据完全不一样了,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机器人可以让人从手里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针对具体的应用环境,思考机器人可以定制的部分,更好的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这也是我们逐步探索的过程中衍生出来不一样的系列产品,我们把自己定义为是一个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去解决巡检监测问题的公司,而不是单纯的一个机器人。”

韩力表示,建筑机器人是这两年开始兴起的,大家都在从不同的视角介入到如何为建筑行业创造新的价值点。一方面是从机器替人,很多老的工艺现在正在用机器人进行更替。无论是建筑行业人力资源的短缺,还是恶劣环境下人力所不可及的地方,都会有机器人的需求。同时也会有新材料、新工艺、新做法,增强原有的工艺,尤其从明年开始可能随着碳达峰要求的具体政策落位,一些老的工艺会从行业里面消失,现在的建筑机器人行业可能有风险的一个点,很多人投入做一些可能在未来会完全消失掉工艺,比如钢筋混凝土的浇筑,他是碳值极高的一个工艺,可能在未来他就是要被钢结构、木结构替代。在这样的一个趋势基础上,我觉得这是一个新的机会点,但是也要有警醒意识,建筑业的产业规模太大了,在这里面任何一个错误的举动可能带来巨大的浪费和这个方向性的问题。

张朝辉看到这两年产业的整体变化是很大的,特别是受疫情的影响在中国碰到芯片荒、用电荒,优艾智合做了很多关于电子半导体还有能源行业的设备,产业需求量在快速的增加,产能在两倍三倍往前上走。但是碰到的问题却是一个非常集中的用工难的问题,非常顶尖的半导体工厂,每个月工人的离职率是30%。对用工的需求和现在人口结构已经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迁移的核心矛盾。如果中国还想做制造业的这个集聚,智能工厂是不可能被跳过的事件,如果不做智能化改造,也就意味着我们会变成制造业空心化,所以客户对自动化对智能工厂的投入都非常之高。还有一点,其实一方面是在产业上看到的变化,另外这两年技术特别是传感器算法的提升得益于算力的提升,”我们每一个传感器所得到的视觉、多线、单线他的信噪比在降低,但是他的算力不断提升,依旧可以得到一个更高的准确判断。所以技术的提升刚好和产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合,所以工业机器人将在未来几年在全球迎来一个比较好的时间,他可能五年会得到增速,五年之后也依旧可以看到新的产业会产生。

熊俊杰认为,其实疫情确实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原来企业很多活都是人在干的,但疫情来了,不得不使用机器人,这是申昊科技在过去两年里面很大的业务需求来源。巡检本身只发现问题,不到解决问题这一步,所以企业也对我们设备的能力提出了动手的要求。我们行业里面厂家也开始发布带有操作能力的机器人,在紧急的情况下面,可以发现问题,同时解决问题。

在传统工业中是人为核心,机器为辅助,未来我们会进入到一个机器为核心,人为辅助的场景,张朝辉表示,优艾智合的愿景就是探索人和机器人和谐共生的世界。过去10年大家把机器人当成生产工具,但现在看机器人的时候,把他当成生产力,如果站在生产力的逻辑去思考的时候,就会去重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这个过程中人和机器人是一种共生关系,在机器人的辅助下,激发大家更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提升生产力和生活幸福感。

韩力表示,”我们经常会把创造这个词拆开来看,随着机器人能力的逐步提升,我们认为‘创’的部分会更多地归于人,‘造’的部分会更多的关于机器。在元宇宙的时代,可能基础设施会强大到每个人都是创造者,你可以有任意想象力释放的机会。但是这些机会在实体化的时候,如何能有一个更先进的’造‘的方式把他实现,如何让他物理化,其实这个是一造科技一直在做的事情。一造想为每一个人提供机器人,提供一个可以为他来造房子的机器人,人会集中于更高层面的的智慧的延伸,还是更多地解放双手,这可能是在未来一个很大的机会。,也是人机共融这样的一个逻辑。“

建筑行业能够像现在的工业制造机器人一样合作和制造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目前预测大概在5~10年左右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他是从一个非常底层的逻辑开始进行的,对建筑行业来说,可能要从最基本的设计的逻辑就要重新颠覆,包括如何通过整个的建造系统来改变设计的思维的方式。韩力举例说明,“一把3D打印的椅子,如果工业化进行生产,他也需要很多的布序,每次设计的变更都会带来整个工艺流程的变更。我们把椅子根据每一个人的身体参数来进行定义的。换句话说,每一把椅子都不一样,因为我们采用了3D打印这样先进的建造工艺,我们只需要3~4个小时就可以建造一把原来可能工业体系里面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实现的现象。每一个定制化的这个产品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得以生产,这个过程是从设计端到材料端到工艺端甚至到整个的建造环节的一种提升。这是整个建筑行业的机会,他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机器替人,如果只是简单的机器替人,其实这个使命是实现不了的,而是要从更底层的逻辑来进行介入。”

熊俊杰表示非常赞同,创、造现在来说要分开了,机器人负责造,工程师关注在设备本身的整个运行逻辑、条件来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个设备本身能自己产生数据,然后判断的状态行不行,巡检机器人就是为此而生,解放人的双手双脚。

能源的供给他会影响工业的生产,从今年开始优艾智合组成了一个新能源组,开始服务新能源企业。“新能源组从进入到行业爆发非常快,很短的时间就做了很多客户。这个过程中有两方面,一是我们真正服务了做新能源的企业,另外能耗层面上我们只能根据生产效率进行优化,工厂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一旦停机或者这个机器的架动力不高的情况下,整体损耗还是蛮大的。我们所做的就是帮助服务新能源的企业,让他产量上来,要么让产能固定的情况下,能耗变小,他的效率提升上来,所以这是优艾智合的出发点。”

韩力从建筑产业来出发,谈论了建筑行业对于碳的一些不同思考。“建筑物有一个特征,他存放时间相对比较久远,现在可能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物金字塔,可能跟人类历史一样长,也就意味着如果通过某种新材料新工艺的方式的介入,能让一些碳集中排放到建筑产品中,是对环境非常友好的,也是我们这几年在做的。在国内现在还不多的木结构建筑,木在形成材料过程中,他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一种集碳的方式,实际上是把空气中二氧化碳转化为木材。如果能把木材使用到整个行业中的话,是变成了对二氧化碳的一种收集,一种存放,而这种存放的实现是会比较长的。我们现在开发的新塑料3D打印,也是在用回收型的塑料做整个的研发。与其把塑料排到海里面,不如把他盖成房子。这样对于整个社会是一个非常大的价值的转化。”一造科技现在在做的是从材料本源开始,在做一些创新。在这过程中建筑机器人成为了很好的工具,通过集碳的方式来把他转化为对人类有用的材料,这个是一种非常正向的思考方式,比单纯的节能减排带来的意义更大。

熊俊杰表示在这个双碳的这个语境下面,巡检本身他不解决碳的收集和减排,但是别的行业本身他这个针对这个目标有所新的投资,光伏、风电、储能等等新的基础设施建起来了之后,必然存在新的巡检需求,申昊科技可以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节省人力,节省成本,让整个经济可行性更容易接受,那会是整个巡检行业的一个机会。另外他们也观察到本身碳是一个需要测量的指标,利用原来在线监测等等技术积累之上,做智慧运维的管理,使得客户本身在碳排放方面掌握更精准,同时把减过来的余量放到交易市场上面去流通,这会是创造效益的另外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