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21年有什么关键词,元宇宙肯定是其中一个。Facebook的改名,字节跳动收购pico,在一系列公司的推动之下,元宇宙这个词是真的火出了科技圈。2021年12月2-4日举办的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中,BEYOND组委会倾力打造元宇宙论坛,荣幸请到CMC资本合伙人徐晨,创享投资创始合伙人贾珂,洪泰基金合伙人、凯珩资本合伙人、艺咖科技创始人陈文思三位投资人,深入探讨了元宇宙领域的投资趋势和一些机会。

徐晨首先表示了自己对宇宙的一些看法,元宇宙更多的是一种更深的、更沉浸式的信息交互体验,3D可能是中间的一部分,他会把信息多维度呈现给用户,他的互动性更贴近于我们人的习惯,客观讲交互体验其实一直是整个互联网当中比较大的瓶颈和痛点。元宇宙就是下一代基于信息更有效或者是更自然的交互方式,具体展示形式站在现在这个点上很难把将来的发展完全地陈述出来,很多创新者都在做很多新的体验,大家做的分成两类,一种沿着互联网的思路继续往前推,第二种方法就是沿着物理世界的逻辑来倒推,最后这个结合点会在哪里,其实大家都在思考,都在摸索,也有可能是种没有想到的完全崭新的展示的方式,也可能直接就突破了我们AR、VR这些现有的技术手段,进入新的一个维度。元宇宙最大吸引人的地方是他创造了一个不一样的基础设施,在这上面会讲出很多新鲜的商业模式。

贾珂介绍自己投了12年的游戏,在2017年的时候投了4家VR的公司,当时就涉及一点元宇宙,元宇宙在2019年的时候大家都是不相信的,元宇宙即便到今天他仍然是一个很开放的事情,也就代表着他没有统一的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元宇宙最重要的有三个点,第一是沉浸,第二是带入,第三是空间。元宇宙要必须要强沉浸才能圆进入进去。第二带入更多的是交互,交互是完成带入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第三元宇宙应该是会通过强沉浸的方式,强带入的体验,进入到二次元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面他可以是跟现实世界平行的,他也可以和现实世界分叉的,这可能是最有趣的地方。

陈文思不太赞成过分地解读元宇宙这个概念,每次说到元宇宙经常会被上升到哲学、玄学的高度。对于陈文思来说元宇宙就是下一站的互联网,他希望下一站互联网可以更高效、更便捷、更诚信、更公平、更自由,更保护隐私。现在上网上线需要打开手机或者打开电脑才能上线,未来可能在元宇宙里这个词就是多余的。

每一个投资机构对于元宇宙的各个细分领域有不一样的布局和不一样的思路。贾珂理解首先如果我们只认为娱乐代表了元宇宙,那元宇宙可能跟现在不会有太大的区别,2D游戏一定不是最后的元宇宙。“整个元宇宙,在游戏的领域的变化会随着VR去变化。2017年左右,我看了很多VR的公司,他们的想法其实跟Facebook演示的东西差别不大,但Facebook想做的是工作或者是效率型的事情,未来元宇宙至少娱乐和工作应该是一半一半的,这是第一个维度。硬件的领域,VR他的迭代速度是很快的,AR发展比较强差人意,到目前也没有什么可以用的设备,全息、XR都还在路上。我认为在未来的12或者是24个月里面,VR还是最重要的入口,但是VR硬件对于小厂或者创业公司来说挑战非常大。”贾珂认为VR的硬件这两年会偏一些娱乐的东西,他进一步判断是商业化的娱乐可能会比家庭化娱乐还要更快一点,再往后就是效率和商业化的东西。贾珂比较关心的是在VR的内容侧会不会有一些新的东西。对于虚拟偶像的制作、演播这些也一直在看。他表示线下的空间也会有很多可以进入元宇宙的地方,沉浸式的艺术体验会有很多可以进入的机会。他判断线下的商业化元宇宙,应该是第一波可以让消费者去感受到什么是元宇宙,然后陆陆续续可能会有更多线下商业化的、工作化的事情的出现。

徐晨认为,如果从简单的投资逻辑来看,大家肯定都会关注在终端,因为这可能是最普遍的投资机会。但从底层的这个逻辑来看,应该更多是信息组件的机会。现在核心问题,其实就是算力,包括能源使用,包括产品的可便携性,还有包括重量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对于底层的元器件来说,不光是一个最后的终端,其实是有很多的这个投资机会的。现在很多的厂商也慢慢意识到,这些硬件是非常重要的,这两年特别明显,从苹果开始推出自己的芯片,然后Google有自己的TPU,原来通用类的上一代的基础设施,这些组件已经慢慢的不那么适应新一代平台的需求了,所以有很多的底层组件的机会。第二块是商业模式和经济体系的机会,整体的体验很重要,核心是经济体系,元宇宙他需要一个底层的体系来支撑这个世界运作。第三个维度从从中长期来看的,真正能够把现有的基础设施更好地使用起来的反而是偏企业环境的人。因为互联网最早出来的第一代的应用是电子邮件,电子邮件付费的多数是公司在付费,所以走到后面才会有更多的应用来迭代。游戏其实是互联网第一个在C端产生很大盈利的一个爆款,也是互联网成为主流的C端的应用的一个重要的点。在B端,文旅,物流都能找到元宇宙的实际落地的机会,可能也是现在这个阶段值得投资的商业点

陈文思认为,从底层的基础设施建设来讲,Wifi6,5G设施是肯定必须的。另外就是底层技术架构和应用,像 NFT、AI、云计算、边缘计算、隐私计算等等这些也是都需要的。还有一些硬件,比如芯片,VR等等这种交互式的设备,这也是很大的投资机会。再说商业模式的应用场景,未来沉浸式、交互式的教育培训,医疗,在线问诊,购物体验,旅游娱乐,这些都是有很多投资机会的。还有一些配套的内容制作,包括管理咨询公司,帮助现有企业进入到元宇宙等等,所以这里边的这个投资机会也是巨大的。

贾珂分享了一下创享投资这些年投过的跟元宇宙有关的公司,他们比较有趣的事情。创享投资总共投了4家VR的公司,目前跑的最好的是线下内容的运营公司,到2022年的时候,就能在中国看到100到200家线下的店,但事实上在2017年投完之后,VR马上转冷,在2019年的左右其实都是比较艰难的,但很多行业都会有这种突然跌入死亡谷又爬起来的这个规律。贾珂跟大家分享到,他们在整个过程中,培育了很多自己的内容生态,包括他们自己建了一套自己的开发工具,他们重新需要去定义用VR玩除了射击这种游戏之外,到底在眼镜里面看什么东西是真的让人觉得有代入感。第二家公司原来是一个非常杰出的线下的空间设计和和商业化的团队,刚好有上市公司跟他们一起做的元宇宙的事情,他们有很多思想上的碰撞,包括NFT、数字化的艺术,比如到底从哪个角度进元宇宙,到底应该在里面做什么,这么大的空间怎么做才能不一样,要比现在做得更好。现在还是在一个很开放的过程,对应的资本市场会一会火一会不火,核心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业绩支撑。作为一个游戏公司,看起来很容易跟元宇宙做挂钩,但其实也很难。他们也在找方法,纯粹的游戏无论怎么做,他也就是个平面游戏。元宇宙的平台引擎架构,甚至云端都没有完全统一的情况下,游戏公司不可能这个时候去发力做一款元宇宙的产品,所以其实大家都是在慢慢试。腾讯对元宇宙整体的探索最近是非常密集的,接下来他们可能也会有很多策略。

陈文思表示元宇宙一直在投,或者是之前投过的项目,现在可以放到元宇宙的行业里来。“我们2016年投的NReal做的VR眼镜已经和普通的近视眼镜的重量和大小差不多了,在BEYOND展厅里我看见新起源是做芯片的,今年已经翻了8倍了,我还投了很多VR、AR的项目,现在也在看更多沉浸式互动的这些设备。其实投资案例还挺多的,至少现在跟元宇宙相关的我有份额的项目大概有三四十个了。”她同时表示自己现在创业在做科技,想做文化类的元宇宙,所有的文创类的东西都要3D展示,要更沉浸的,要有线上的艺术馆,现在看来就是元宇宙。

徐晨认为如果按照这个现在的逻辑去推论,将来所有公司都是元宇宙公司,因为公司多多少少都会有互联网的成本在里面。他很早开始投AR、VR的项目,最早是在香港投了线下的沉浸式的体验的VR馆——sandbox,他们疫情当中非常的困难,但现在好像慢慢活过来了。“但后来又投了很多,投完以后,我们觉得当时其实对这个行业想得太简单了,进去看了才发现,他是从最原始的内容制造端到最后传递感受端一个完全的闭环和环节,其实中间牵涉到方方面面,投完以后发现其实都没有所有环节都没有合适的人,因为大家都是处于初创的状态,资源都非常有限,导致的结果就是说任何一个人想要往前走一步,都需要整个的产业链共同的努力。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里面的很多的瓶颈都有待于进一步去突破。“所以这可能这是一个新的行业,新的产业、新的机会。“客观讲现在我们主要看的和元宇宙相关的公司,其实更多的把他称为建在数字世界上介绍资产类的公司,类似于数字孪生这样的公司,我们有投包括做数字孪生的传统制造行业,也有能源行业的数字孪生,未来这些都可能都会成为元宇宙的一部分。”

还有一点徐晨认为也很重要,就是安全隐私。元宇宙整个环节里,怎么样去弥补中间的各个环节,包括内容制作,创造者的利益怎么样得到更好的维护,能够有更多的人愿意投身于元宇宙来做底层的工作,都是值得思考的。他认为站在现在这个节点来看,元宇宙是一个高开放度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点像AI回到四五年前一样,当时大家对AI的看法也是各种各样,现在证明也没有谁是完全是对的,也没有谁是完全是错的。大家还是在这个不同的这个角度,不同的这个立场看这个事情。随着大家慢慢进入行业会发现中间有一些观点就会被验证,然后有一些共识就会慢慢达成。那个时候我觉得可能是更多的新型的创业者进入的一个好的机会。

他表示“整个链条会比当年要成熟,现在大家对事情的耐心比原来变得更强,大家对元宇宙有个更长期的看法,当创业心态发生变化以后,慢慢变成一个合作,变成大家去思考行业怎么样整体能够发展起来,这个是整个赛道能够发展起来的重要基础,大家能够真的明白在产业当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我应该做什么,我怎么样去帮助我上下游的人,让他们能够往前去走,他们也能够反哺到我。”

贾珂补充道,现在比起几年前还是有很大的变化的。创享投资这两年也投了很多芯片类的公司,他认为在未来的元宇宙里面应该会触发很多新的交互体验以及应用所带来的芯片的需求。这两年国内的芯片能力越来越强,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去制造更多的交互方式。第二个维度,可能在12个月到24个月之内,元宇宙并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变化。因为元宇宙是在一个慢慢的过程中发展,消费者应该会突然之间感觉到东西来了,但在这个过程中,从业的人知道是有一些量的积累,产生一些质的变化。

最后三位嘉宾对元宇宙的未来进行展望。

徐晨认为C端能够开始相对更广义的使用,每天花相对来多的时间在这个体验上,应该5年左右的时间应该就可以看到。长期的终极状态,需要更长的时间。元宇宙是不是最终形态,这个没有人可以说,因为就像之前这个人类简史里面写的人最大的这个优点或人类最大的特点就会想象,我们永远在一个现有的技术上去想象未来的东西。他表示,“元宇宙是我们现在想象的东西,等元宇宙就真的来了以后,我们又继续想象。下一个话题是什么?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不断演进不断变化的过程。”

贾珂表示元宇宙本身是一个作者想出来的东西,他的是站在他对科技的理解的视角里面去想象的一个东西,我不太清楚元宇宙最终是什么样子,但是比较期待的是在元宇宙里面的分叉出来的事情会不会比较有趣?

陈文思表示认同,终极形态谁都不敢确定,但是既然说元宇宙是下一站互联网,那下一站到了肯定还有下下站。”我觉得元宇宙五年之内就沉浸式的这种购物体验、医疗、教学、培训,这些垂直领域的这些发展应该是能达到的。元宇宙终极形态真的是完全去中心化的,我觉得真正达到元宇宙完全去中心化,大家都有共识,里面甚至有文明有信仰,这种我觉得很难达到。我觉得至少可能未来会有很多小的元宇宙平台,我们可能在这里边,就像现在持有中国护照、美国护照一样,在不同的这个元宇宙平台里工作生活,至于说万物互联也是需要很长时间。